三年級 地球科學融入本土語言 教學活動設計

設計人:李志得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學節數:共1

教學

起訖日期

102/11/28

單元名稱

64臺灣地區的板塊與地貌

能力指標

1-4-1-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。

3-4-0-7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,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、邏輯推論、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。

6-4-2-1依現有的理論,運用類比、轉換等推廣方式,推測可能發生的事。

7-4-0-1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。

重大議題

環境教育

資訊教育

海洋教育

臺灣地形圖掛圖

臺灣板塊剖面圖

臺灣行政位置圖或臺灣地質圖

 

 

 

臺灣的地質歷史;臺灣的板塊運動;臺灣各地景觀的成因;臺灣的岩層大致分布

1.以台語讓學生認識臺灣島的地質歷史。

2.了解臺灣島在聚合性板塊交界帶上。

3.知道臺灣中央山脈、大屯火山群、墾丁珊瑚礁等形成的歷史。

4.能指出至少四種臺灣地區不同的地形,並解釋它們形成的原因。

5.知道臺灣地區三大岩類的大致分布區域。

6.融入母語讓學生知道台灣古地名,以及當地水災的情形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           
  

  
  

教學時間

  
  

教學資源

  
  

評量

  

重點

  

1.以台語說明臺灣地區的板塊運動,與附近海域的海底地形。

 

2.以課文圖或臺灣地形圖掛圖,用台語補充臺灣西部平原、中央山脈、大屯火山群、墾丁珊瑚礁等形成的原因,並教學生珊瑚的台噢。

3.利用課文圖與臺灣地形圖掛圖,介紹臺灣各地區的不同地形特徵,並且告訴學生台灣的古地名。

4.臺灣行政位置圖或臺灣地質圖掛圖,加深學生對臺灣地形及地質

上的特徵,並讓學生討論這些特徵可能會引發的地質災害,並以台語說明口湖當地遭遇的天然災害。

5.以課文圖說或臺灣地質圖掛圖,說明臺灣地區三大岩類的大致分布

區域。

(第一節結束)

10’

 

10’

 

10’

 

10’

 

10’

臺灣地區板塊剖面圖

臺灣地形圖

能明白臺灣各景觀的形成原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教務處教學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